中国足球,成了这几年商业体育的最热门行业,可不知为什么,一些在其他领域里显而易见又极其简单明了的事情,到了足球界却成了无数的谜团。甚至连几岁的孩子都能想通的问题,在足球界使无数专家、学者、老英雄、老战士们百思不得其解,百练不得其经。
足球界的人士真是有意思,从1995年开始便与球迷和各路人士捉起了迷藏。所有的吼声和吵闹声都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假球照打,黑哨照吹,并且理直气壮地说:“你拿出证据来!”什么证据?怎么拿证据?就像两口子在家里说的话谁能取到证据?足球界的人有一点是值得敬佩的,那就是对足球的钟爱。所有人几乎都是忠心不二地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足球,所以在权衡利弊的时候,谁也不敢面对自己的前途而斗胆挺身拿出证据。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足球界之人士在感叹说:“中国足球太黑暗了!”“甲A后半程几乎全是操纵的”,“队员之间的输赢买卖在甲A中几乎是公开化的”。任何事情的最终发展走向一定跟中国足协的明里暗地的操作分不开。沈渝之战始终未解决。当年隋波事件也同样不了了之。那一年足协不让大连拿双冠王,那么今年鲁能也不可能拿到超霸杯。足球变成了什么,我分析不透。我只想代表个人说说中国足球,所有的现象都说明了中国足球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个人不反对请外籍教练。但我反对集体立正、稍息那种一个形式的做法——都请一个地方的。我搞不懂是甲A的领导层智商一样、审美一样,还是运营机制一样、经济实力一样,就那么齐刷刷地上,也不怕天下人笑话。分析来分析去只有一种原因,中国甲A的各支队伍都存在很大的心理现象——自卑。这种有着极强的摧毁力的自卑心理造成一种惧怕:怕别人比自己好。其实足球比赛也好,俱乐部的运营也好,都有很多的办法和方式进行发展和调整,怎么能把这一切都压在一个教练的身上呢。假如说去年鲁能的成绩好,我不否认。但如果说今年鲁能的成绩仅仅是因为桑特拉奇一个人的原因的话,我不敢苟同。我也不相信。我只相信,由于他的出现,使得鲁能全体人士重新考虑了一下该怎么办,并且确立了某种信念和方式而走向成功了。但我也想知道2000年鲁能还能不能继续繁荣下去,要知道创业容易守业难。假如我是其他俱乐部,就一定会再看一年,然后再决定是否请南斯拉夫人。(再说谁能肯定南斯拉夫人就都是能人呢?)这个问题上,最笨的要算中国足协了。放着已经对中国足球情况有所了解的桑特拉奇不用,偏偏请来个米卢,所有的问题都得重新开始。但最大的问题是米卢与桑氏的区别。一个靠精明,一个靠天赋。米卢是个精明的人,所有的语言和行为都无懈可击,但总让人觉得不踏实。最初我也没有搞懂这种不踏实源于何处。在我看了3.15中日之战后我搞懂了:米卢已经被同化了,被中国人一直信奉的形式主义给传染了。他的语言和行为更像做秀(表演)。而恰恰桑特拉奇在这点上让人踏实。此人从来不会大肆渲染什么,一直是一种实干状态,而且处处以人出发,鼓励和开发队员的潜能,伸张队员的个性,注重保护和发展队员身上的创造力。他知道中国球员最弱的是什么,而就从最弱的地方下手。所以说桑特拉奇是个天才,他是从人的本质作为切入点开始入手的。这与米卢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估计米卢的下场也不会太好,原因是他太聪明,太精明,并且精明的不是地方。此时我也理解了中国足协为什么会选米卢。中国足协也有一种自卑心理。假如我用桑特拉奇,那智商和审美岂不是等同了一个省市的水平。所以我们选择米卢。而恰好在这个问题上,人家省市是从实际出发的,根本不考虑自尊心的问题。而将来最最出丑的将是中国足协。不过也没关系,反正不是个人的事,也不是个人的钱,谁当中国足协负责人也都一样。面对一些运动员出身的领导,你除了继续爱护和疼爱他以外又能做些什么呢。
此番观看中日之战看到了无数的老面孔队员,这么多年没见有任何提高。技术不好,蛮力十足,没头没脑,浅薄庸俗,甚至从踢球的动作上都能看得出来。我曾经在中国足球报上撰文写过中国球员要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结果有人写文章指责我说“贝利上过几年学,马拉多纳有什么文凭”。对于此君的谬误我不想与其打嘴仗。但有一点我要声明,知识和文化是两码事,知识是印在书本上的内容,文化则是一种思维方式。从生活角度,到事业方面每天遇到的人和事都可能改变和作用于你的思维方式。人要有一种起码的辨别能力,什么对自己有用,什么对自己没用。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排斥掉。这种不断的选择与排斥,才应该是人们常说的成熟。假如有一个俱乐部能从球员的文化素养上(不仅仅是知识)入手,那么用不了几年,这个俱乐部及所有球员将是中国第一批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不过也没关系,此事和此种做法早晚有一天我们可以见到。其实未来足球就那么回事。人总是有极限的,尤其是体力上的。所以说未来足球拼的是素质,来自思维上的素质。试想两个一样身体素质的人相对抗,谁能赢呢?肯定是那个有头脑的。
中国足球这几年最让大家注意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球员,一方面是媒体。要说球员那个层次也就算了。这媒体应该个个是精英吧,居然就在里面转来转去的转不出来。仿佛进了一个人为设置的大迷宫一样,自己身在其中,等同于无数的糊涂人。话说的有条有理,可是车轱轳话翻来覆去来回说,真可怜这帮记者,天天盼着出事,仿佛足球方面不出大事,大家就跟没的干了一样。那么简单的问题也弄不清楚了。看来环境造就人这一说法真是对。人若到了足球这个大环境里,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圆的,滚来滚去,笨蛋也就此产生。最终靠着足球混个名声,讨碗饭吃,然后功成名就的去也。所谓的评论家也就是天天在家里摆个阵容啦,对照对照历史上的相像的比赛啦,有什么意思呀!那阵容再多有什么用呢。天底下就没有一个能让一帮笨蛋取胜的阵容。反之一帮明白人踢球,即使没阵容每个人也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作为评论人员自己还没活明白呢,让球迷明白什么去呀!我个人倒是觉得有时候足球方面的一些周边人士的所做所为倒是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比如足球经纪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不厌其烦的磨练精神;球迷的痴、迷、狂的精神;以及那些诸如卡西亚诺的那种挥之即去、招之即来仍然无怒无悔的人文精神。这几种精神真是令人敬佩,而且体现着某种哲理。个中精妙有心人一定能领悟到。前几天我碰到一位朋友,他告诉我投资做了一盘中国首盘《球迷之歌》。我深感不公。这其中是有着非常悲壮的故事。因为在中国搞足球方面的附属产品是非常冒险的,要不你索性做个奸商,搞搞投机,弄个球迷卡什么的,还美其名曰“毁版”“珍藏”。要不你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成为“三垮”人士:被搞垮事业,被搞垮家庭,甚至被搞垮身体。最后你还得撑下去,做出英雄无悔状,引无数人为你鼓一次掌,然后你再慢慢地去还帐。
所以说足球这碗饭不好吃,原因在于明白人进不来也不愿进来。进来的人不明白还不愿离开。目前我倒觉得唯一可圈可点的是足球比赛的现场解说。真是有一种享受和释放的感觉。仿佛一切不合理的都成了合理的。可悲的是真正的足球界人士不拿你们的评论当回事。再者说你们也挺难的,又要做足球的见证人,又要是鼓吹者,同时还是足球的对立面。但不管怎样,都是足球的受益者。唯一的受害者是——球迷!